區選「黑暗一天」凸顯角色定位錯亂 文 : 吳桐山

區選塵埃落定,雖然選前大部分人都認為建制會輸、泛民會贏,但泛民贏8成幾席位如此懸殊的勝負比例,出乎所有人的預料。建制確實應該深刻反思。如何反思呢?我嘗試以小見大,從一些建制人士的聲音,談談香港政界角色定位錯亂的怪現象。

建制大敗之後,大家有沒有聽到一種說法,就是建制派中人,埋怨11月24日的選舉是「黑暗的一天」。所謂「黑暗」,是選舉受暴力影響、點票過程有瑕疵等等。對於相關說法,大部分人不以為然,但我一見這種說法就打個突。我就一句話:說話的時候要搞清楚誰在朝、誰在野,在朝者怎麼能埋怨自己治下的日子是「黑暗的一天」呢?你怨誰?

當然,香港的特首是沒有政黨背景的。但建制派一向被泛民譏為「保皇黨」,就是說建制就是為政府「抬轎」的,事實上我們也見到,建制一般都會對政府提出的議案投贊成票。對於政府而言,建制派就是建設力量,是維護有效管治的力量,這一點應該不能否認。

你埋怨選舉制度不公?你埋怨選舉被暴力威脅?那先問現在誰坐莊?你坐莊,你就有責任維持制度的公平,你就有責任讓社會免於被暴力威脅。結果你自己出來埋怨說被人欺負,很黑暗?這話聽起來,就像警察當街哭訴被賊打,或者獄卒抱怨被監躉欺負一樣,雖然事實上也可能發生,但會獲得同情心嗎?相反,「黑暗的一天」這句話,通常適用於在野的一方,出來抱怨自己被當權者不公平對待,令自己敗選,那麼這句話通常可以贏取同情心。

事實上,香港經歷了5個多月的暴力風波,這場選舉,固然受到這場風波很大的影響。但在老百姓眼裏,止暴制亂,最大責任方不就是掌握權力的人嗎?結果你喊了5個月止暴制亂的結果,就是出來哭訴自己也被暴亂欺負了?這叫老百姓聽起來何等諷刺和無力呢?當權者要多從老百姓的角度出發去反思,這場暴亂,你說暴徒使用的暴力手段非常厲害嗎?也談不上。外國很多球迷衝突,暴力程度也超越香港。一開始暴徒只是用在街上掘出來的磚頭做武器,是當權者沒能力對付,才養大了暴徒的膽,令他們使用汽油彈等升級武器。還記得早些年,一些建制派人士談及「港獨」,還拋出什麼「要法律有法律,要槍有槍,要炮有炮」的豪言,為甚麼搞了幾個月,對方用磚頭就讓你的槍炮啞火了?

香港的政制就是如此扭曲,事實上,過去半年,香港的當權者,的確是被欺負得不行,但作為當權者,也只能啞巴吃黃連了。畢竟,賭場是你開的、看場子的是你、坐莊的也是你,你埋怨這賭局不公平?好意思嗎?

關鍵在於定位、態度,你是主還是客?我多月前就撰文說到「比底線意識更重要的,是主場意識」。我也在選前一個月在堅料網撰文說《建制派何不彈劾林鄭?》(https://bit.ly/35ySfqV)。今天回看,彈劾了對你選情有利,你就切割了不是「保皇黨」了,如果彈劾了還是大敗,出來控訴「黑暗的一天」也就大條道理了。

香港到底是誰的香港?當我們還要天天談、日日談這個問題,恰恰說明這確實是一個問題,當權者成為弱勢群體,正是這一個問題的集中體現。香港的取向,還待國家定奪,我以前也提過,千萬不要陷入一種「硬不敢、軟不甘」的狀態,否則長此以往,香港人的角色定位就更錯亂了。有言在先,若有這一天,能怨香港人嗎?

文:吳桐山

學研社成員,穿梭港深兩地的資深傳媒人、時事評論員。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